1. 駐馬店融媒宣傳下載
    您當前所在位置:駐馬店廣視網>文旅> 正文

    分 享 至 手 機

    PUA的風月寶鑒:愛情已死,“性”為功績

    時間:2019-12-17 08:31:14|來源:鳳凰網|點擊量:39568

    上周,“北大女生自殺事件”把PUA這個普及度不太高的詞匯推向了熱門。

    PUA,全稱(Pick-up Artist)源于美國,字面意思是“搭訕藝術家”,旨在通過傳授男性一些搭訕秘籍、提升戀愛情商,來接近喜歡的人。而后期的PUA呈詐騙化發(fā)展,通過偽裝身份,對異性進行誘騙洗腦,達到與其發(fā)生性關系的目的。更邪惡的PUA由于深諳心理控制術,還會對異性進行精神操控。

    邪惡型PUA不僅僅是親密關系里的精神虐待,從男女雙方對視的第一眼開始,就是一場預謀已久的詐騙,也是一場嗜血的游戲。他們衡量PUA學習成果的標準是:睡過多少女性,錄了多少性愛錄像,讓多少女性為自己紋身,以及成功鼓勵了多少女性自殺。

    是什么讓“愛”變成虐待,讓“性”變成功績?

    文 | 李牧謠

    “功績社會一直都是受難社會”, 這句話適用于一切為了追求高回報而導致的剝削和苦難,比如“996工作制”、“韓國娛樂圈”等。令筆者詫異的是,它居然也適用于今天這個話題——PUA。 當“性”也成為了一種功績,當“愛”淪為一種剝削,人類真該自慚形穢。

    PUA(pick-up artist)是個舶來品,直譯是“搭訕藝術家”,如果說它的誕生是為了幫助一些在愛情里過于青澀的男性,讓他們更順利地接近、搭訕自己喜歡的人,并與其建立信任與愛。那么PUA發(fā)展至今,已經偏離了它的初衷。因為在PUA的課程教育里,信任和愛恰恰是人性的弱點,只要善于利用這個弱點,就可以開啟操縱人偶的游戲新世界。

    根據網曝資料,詐騙型PUA課程的核心賣點是: “情感虐待”、“極惡心態(tài)鑄成術”、“瘋狂榨取”、“專屬烙印紋身鼓勵”、“寵物養(yǎng)成”、“自殺鼓勵”。 因此,當“北大女生自殺事件”(下簡稱“北女事件”)中的男主牟某與女友的聊天記錄被曝光后,很多人認定他就是PUA實踐者。因為他的一些行為確實與PUA套路高度重合:摧毀女性自尊自信,要求女友在身上紋“牟xx的狗”,甚至要求她永久絕育等。

    PUA的風月寶鑒:愛情已死,“性”為功績

    “北女事件”聊天記錄

    牟某到底是不是PUA暫且按下不表。撇開個例悲劇,或許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,這樣邪惡的產業(yè)和人群的生長土壤是什么?小規(guī)模的極端案例會不會讓整個社會彌漫厭男情緒,以致于最終摧毀了兩性間的信任?作為女性,該如何及早發(fā)現并避開這類傷害?

    01/ 中國PUA學習者總人數已達600萬人以上,在邪惡之前,PUA也曾是人性的

    PUA的概念大概是2008年從美國傳入中國的,它的本土化離不開中國社會的逐漸開放,以及人們性觀念的改變。而PUA的市場能如此龐大,有另外幾個不能忽視的本土原因:

    一,中國學校幾乎沒有進行任何的社交和情感教育; 二,中國男女比例嚴重失衡; 三,社會風氣浮躁化:男性想在愛情里走捷徑,而部分女性的拜金、功利等浮躁心態(tài)正中PUA下懷。

    大熱綜藝奇葩說前不久有一個辯題:大學該不該開設戀愛必修課?

    反方的邱晨說,18歲以前,戀愛是違禁品,18歲以后忽然就變成了必需品,憑什么?為什么?

    正方的大王說:戀愛課如果不是必修課,而是選修課,誰好意思去上?

    PUA的風月寶鑒:愛情已死,“性”為功績

    邱晨,《奇葩說》

    如果把正反雙方的觀點合起來看,我們就能知道PUA產業(yè)崛起的土壤:成人以后,戀愛被大多數人(社會)認為是一種“剛需”,但是人們又羞于啟齒這種“需求”,因此不得不求助于一些非常規(guī)途徑。例如,電影電視、知識付費課等。而PUA就是一種處于灰色地帶的知識付費課程。

    此外,中國性別比例的失衡也是PUA產業(yè)的助攻。性別失衡的原因部分來自于獨生子女政策,以及中國自古以來對男性后代的偏愛。根據國家統(tǒng)計局的數據,2018年末中國人口中男性71351萬人,女性人口68187萬人,男性比女性多3000多萬人。粗算之下,大約每25個男性中就有一人“注定”單身。

    客觀現實上的激烈“競爭”、來自社會和父母的壓力、自己無處安放的情感寄托……一切的一切,讓黑暗行業(yè)PUA有了一個光明的前景。

    目前市場上的PUA培訓費用從三五千到幾萬不等。盡管昂貴, 截止去年(2018年)中國PUA學習者總人數也已達到600萬人以上 。曾被譽為中國最強大的情感教育機構的“浪跡集團”,甚至完成了2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,宣布了A股上市的計劃??梢哉f,PUA已經從亞文化向成熟的行業(yè)發(fā)展。

    雖然PUA曝出許多劣跡,但直到今天,人們對它的評價仍然是兩極化的: 一方說,技術無罪;一方說,詐騙犯法。

    那么,我們就撇開技術談談詐騙:為什么本來人性化的需求在PUA產業(yè)下變得如此反人性?

    02/ 愛欲已死,統(tǒng)治欲僭位: “處女情結”不僅是觀念問題, 更是“奴役”協(xié)定下的犯規(guī)

    讓我們回到那些反人性的場景:“情感虐待”、“極惡心態(tài)鑄成術”、“瘋狂榨取”、“專屬烙印紋身鼓勵”、“寵物養(yǎng)成”、“自殺鼓勵”……什么樣的群體能在剝削、殘害甚至殺人中獲得快樂?

    一種是本身黑暗人格的人,另一種是在游戲里的人。

    第一種人更像是偶然的基因和經歷的產物;而第二種更像是PUA規(guī)模培訓的產品。因此,我們主要討論第二種人。

    PUA踐行者將“獵艷”視為一場競賽,數量越多段位越高。一位PUA導師聲稱一年睡過400多名女性,同一時間與17名女性有過關系。他們炫耀自己從約會對象那里得到了多少錢,是如何使絕望而瘋狂的女性自殺的。他們以此來證明自己是這個游戲的高階玩家。 用數字證明能力,是功績社會的一大特點。 “績效原則”已經統(tǒng)御了當今社會的所有生活領域,包括性和愛。

    韓炳哲教授在《愛欲之死》里說:“績效原則不能姑息無度、無節(jié)制,以及越界犯規(guī)所帶來的負面性。 因此在他們簽訂的‘協(xié)議’里,順從的一方即‘奴’,有義務滿足相應的條件。 小說(《五十度灰》)中描述的SM操作方法是這種性關系的另一種反映。 一切有僭越、違背意圖的行為都被禁止,被打上巴塔耶‘性禁忌’的記號。 ”

    PUA的風月寶鑒:愛情已死,“性”為功績

    《愛欲之死》,中信出版社

    反觀PUA的行為,不論是錄性愛錄像、專屬烙印紋身、寵物養(yǎng)成等都帶有強烈的“奴役”色彩,與其說他們鼓勵自殺,不如說,自殺是他們檢驗女性忠誠的尺度。這也可以解釋“北女事件”中的永久絕育要求——對我(男性)永遠忠誠。

    “性”是女性忠誠的第一步,也是最后一步。因此,“處女情結”就不是簡單的傳統(tǒng)觀念問題,而是“奴役”協(xié)定里的瑕疵和逾矩。

    “北大事件”中的男主和PUA的共性在于,他們追求的不是愛欲,而是一種愛欲之下的統(tǒng)治欲,是一種來自權力的快感和激情。而隨著程度的加深,獲得快感的閾值會越來越高,從起初的語言討好,到肉體的服從,再到專屬紋身……最后到自殺檢驗。

    PUA產業(yè)邪惡化的原理是,如果PUA課程的初衷是滿足人性中的愛欲,后已逐漸變?yōu)闈M足男性的統(tǒng)治欲,并最終在“績效制度”的刺激下,惡變?yōu)榉慈诵缘慕y(tǒng)治游戲。

    03/ 剝削女性的PUA們,其實也在自我剝削,《紅樓夢》里的賈瑞,可能是他們的下場

    很多人說創(chuàng)業(yè)者脫離了老板的剝削,所以是自由的??上?,自由僅僅存在于臆測之中,事實上他們是在剝削自己。自我剝削比剝削他人的效率更高,因為前者帶來一種類似自由的感覺。

    PUA大號“浪跡情感”有這樣一個口號:“幫助男性實現情感自由”。“自由”這個詞再度出現,顯得扎眼又意味深長。什么是情感自由?情感有可能“自由”么?PUA課程里承諾的“自由”表現在:

    一,他們好像可以對姑娘“為所欲為”,包括發(fā)生關系、成為“玩物”等;

    二,他們自己“毫發(fā)無損”,不用經歷情感里的“求不得”、“失去”等一切痛苦。

    那么他們真的毫發(fā)無損嗎?如果“自由”只是一種幻覺,他們被剝削了什么呢?

    答案是:他們愛的能力。

    一次對PUA的訪談也證實了這一點,受訪者說:“我已經沒有這種情感(愛情)了,我最近的目標,第二次見面就去開房,把這個事情當做吃飯一樣去做。”

    PUA的風月寶鑒:愛情已死,“性”為功績

    對話PUA人群的某訪談節(jié)目

    這種自我剝削是如何產生的?它產生于愿望的“理性化”。

    伊娃·易洛思在《愛,為什么痛?》中說:“日益增長的選擇自由帶來了愿望‘理性化’。愿望不再是無意識的,而是受有意識的選擇的支配……消費文化刺激了愿望和想象力。它極富侵略性,使人們被迫榨取后者的用途和功能,并在白日夢中游走。”

    PUA的風月寶鑒:愛情已死,“性”為功績

    《愛,為什么痛?》,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

    PUA中毒者的愿望是如何“理性化”的?假設他們參加課程的初衷是“擁有一個伴侶”,或是“追上那個喜歡的女生”。而“理性化”的結果是,他們有意識地告訴自己,“擁有了Pua技能我可以得到更多的女性,我有更多的選擇,為什么要在一棵樹上吊死?”“真正的強者是要讓女性服從自己,甘愿為奴” (當然,不排除有些男性的本能愿望就是統(tǒng)治女性) 。最終,他們看似擁有了更多的選擇,能夠剝削和壓榨更多的女性,事實上,他們也被這種“為了選擇”的選擇而支配和剝削。

    打個比方,一個獵人捕獲一頭羚羊,就足夠他解決一周的溫飽。但是火槍的升級,讓他忽然有能力捕獲更多的獵物,他用理性告訴自己“如果不充分利用升級的技術,我便吃虧了”。于是他所有時間都在打獵,最后他辜負了美食也耗盡了心力。這個故事放在職場里,就是工作狂的996邏輯;放到情場里,就是PUA們的獵艷游戲。 正如韓炳哲教授所說: “功績社會一直是受難社會。 因為剝削者同時也是被剝削者,正如加害者同時也是被加害者一樣。 ”

    PUA的風月寶鑒:愛情已死,“性”為功績

    對話PUA人群的某 訪談節(jié)目

    其實,PUA不單純是自我剝削,在一定程度上他們也被這個產業(yè)操縱和剝削著。 以某PUA微信公號為例,很多文章都在誘導男性的厭女情緒,例如:“相親女:男人30連100萬都沒有,打一輩子光棍吧”“6萬姐:綠帽奴就是賤”等等。女性被貼上勢利、拜金的標簽,結果便是他們認為“女性活該被這樣對待”,而這本身也是一種被洗腦和被利用。

    PUA的風月寶鑒:愛情已死,“性”為功績

    該公號推文截圖

    厭女情緒的溫床是失意男性群體。 有調查說PUA男大多自卑,有失敗的情感經歷,經濟不穩(wěn)定,事業(yè)失意。很多男孩子是由于失敗的情感經歷,開始學PUA。而PUA機構又利用了他們的失意,重塑他們兩性觀。這再次佐證了,不僅女性是被剝削的,操控女性的PUA男性,也是被操控和剝削的。

    更可怕的是,PUA群體的被剝削和操控,是在無意識中進行的,以“主動選擇”的面貌出現,如同賈瑞游走在風月寶鑒里,在臆想的自由和快感中,徹底失去人性和生機。

    PUA的風月寶鑒:愛情已死,“性”為功績

    賈瑞,87版電視劇《紅樓夢》

    04/ 逃離PUA

    親密關系中的操控和剝削是很難量刑的,尤其是精神虐待,常常以“兩廂情愿”的狀態(tài)示人。這也是邪惡型PUA很難被法律制裁的原因。除了呼吁完善立法、加強對青年人的情感教育,女性如何及早識破和原理這些PUA人群呢?

    這得先談談愛情。

    作家弗雷德里克•巴克曼說: “愛上一個人就像搬進一座房子,一開始你會愛上新的一切,陶醉于擁有它的每一個清晨,就好像害怕會有人突然沖進房門指出這是個錯誤,你根本不該住得那么好。 ”

    愛情是致幻的,生于幻覺,也死于幻覺。

    PUA是愛情幻術師。資料顯示,PUA的第一堂課是建立虛假人設。據說PUA常用人設有浪子、帝王、詩人。他們的姓名、職業(yè)、經歷都是虛構的,“朋友圈”是他們“以假亂真”的舞臺:紅酒豪車高爾夫、閱讀旅游談生意……這些也許不能取悅所有女性,但足夠令大多數女性產生想象和好奇。當這樣一個“完美戀人”對你噓寒問暖、體貼周到時,看似愿者上鉤,實則深陷雷池。

    通常,“信息匱乏”會導致“高估”他人,而信息化程度越高,他人就越難理想化。 這也是為什么現代人談戀愛比較難,因為了解得一多,很容易驅魅。 這是一個高度信息化的時代,客觀來講,PUA致造幻象的阻礙會越來越多,而女性識破幻術似乎只缺少一個“懷疑”的念頭。 是什么東西壓制了“懷疑”?

    心理學上有一種心態(tài)叫 “樂觀者偏差” : 人們總傾向于將實際情況過度樂觀化,認為好運氣都能發(fā)生在自己身上。 或者就像巴克曼說的: “害怕會有人突然沖進愛情的房子,告訴你這是個錯誤 ”—— 她們害怕發(fā)現“完美戀人”是假的。

    作家王安憶在《小說家的十三堂課》里有一個宗教和邪教的比喻。大意是,好的小說是宗教,讓你看清現實,而壞的小說是邪教,讓你浸淫在不切實際的想象里。市面上的瑪麗蘇作品一定程度上也助長了女性的“樂觀者偏差”,讓她們更難走出對完美情人的幻想。 但是,主動找出愛情這座房子的破綻和瑕疵,可能是避免跌入PUA陷阱的治本之舉。

    PUA的風月寶鑒:愛情已死,“性”為功績

    王安憶,《小說家的十三堂課》

    逃出Pua的另一把鑰匙,是時間。 前面說過,PUA們是在一個績效體系里玩游戲,他們比的是數量和速度。時間是檢驗真理的標準之一,它會幫你篩掉身邊的PUA男性,因為不動真感情的他們,不會因為你一個人,耽誤游戲的進階。

    這似乎也佐證了,“北女事件”里的男主不一定是PUA。首先他的身份是真實的,他們的感情并不是一場詐騙。其次他和女友的感情持續(xù)了一年之久,且雙方家長都知情。最重要的是,暫時還沒有證據顯示他是一個四處獵艷者。但是他采用的精神虐待手段和PUA十分相似。這似乎指向了一個悲傷的境地:邪惡型PUA可能只是這次“北女事件”的背鍋者,而隱匿背后的親密關系中的精神虐待,才是更普遍、更苦痛、更被忽視的現象。而由于它極度隱私、“兩廂情愿”,我們甚至缺乏申討和制裁它的“合法性”。

    撰文:李牧謠

    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114bangong.com/showinfo-33-247791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
  2. 責任編輯 / 楊麗

  3. 審核 / 李俊杰 劉曉明
  4. 終審 / 平筠
  5. 上一篇:潮牌、說唱、滑板、涂鴉是沒有屋頂的“家”,但它歡迎所有人
  6. 下一篇:接受高等教育人口達2.4億 我國建成世界最大規(guī)模高等教育體系
  7. 亚洲精品国产911在线观看,国产深夜无码视频在线,国产精品无码无卡无需播放器,AV在线极速不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