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桂霞
在網上預訂酒店,抵達后前臺要求微信掃碼才能辦理入住,在此過程中,一些客人認為沒有必要收集的個人信息也被留存了。據新華社報道,近期一些消費者反映,華住集團旗下有的酒店要求住客使用微信掃碼辦理入住,實際上卻是將住客變成自己的“會員”。由此,住客的身份證、家庭地址、生日、郵箱、賬號、密碼以及銀行賬戶等信息均可能被收集留存。
在掃碼購物、服務全面普及的環(huán)境下,掃碼住酒店看似提供了方便,符合網絡時代的消費潮流,可住客卻在不經意中“被入會”,個人敏感信息被酒店收集、留存。酒店如此操作,很可能是為了采集客戶信息數據,吸納會員,挖掘住客的身份背景、經濟能力、消費習慣等,進行精準營銷、定制服務所需。這也是很多商家正在做的事。在互聯網時代,大數據就是“石油”,客戶數據潛藏著巨大的商業(yè)機會,利用常規(guī)業(yè)務采集信息,則是最方便的途徑。
今年5月,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公布的《數據安全管理辦法(征求意見稿)》強調,收集使用規(guī)則應當明確具體、簡單通俗、易于訪問,僅當用戶知悉收集使用規(guī)則并明確同意后,網絡運營者方可收集個人信息。掃碼住酒店“被入會”的做法屬于違規(guī)行為,酒店方面應進行糾錯。
無論是理論還是實踐,都證明了客戶數據的商業(yè)價值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,于是很多企業(yè)喊出“數據就是生產力”,絞盡腦汁利用各種技術手段采集客戶的各種數據,并想辦法加以深入挖掘、再利用。然而,技術是一把雙刃劍,如果不能善用的話,就會帶來負面效應。在現實中,存在眾多過度采集客戶敏感信息,數據遭到濫用,以及數據保存不當、被竊、泄露等案例,以致嚴重侵犯了客戶隱私,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精神傷害。
據報道,華住集團此前就發(fā)生過信息泄露事件。去年8月,有人在境外網站掛售華住集團5億條會員信息,一度鬧得沸沸揚揚,令公眾對華住集團的系統(tǒng)防護能力、數據保管水平、內部管理制度產生質疑,也對其過度采集會員信息表示不滿??梢?,過度采集客戶個人敏感信息,雖然會給企業(yè)帶來很多商業(yè)利益,但也潛藏著巨大的風險,一旦弄不好就會反噬自身,令企業(yè)陷入困境。
上月發(fā)布的《2019年網民網絡安全感滿意度調查報告》顯示,37.4%的網民認為網絡個人信息泄露非常多和比較多,58.75%的網民表示曾遇到個人信息被侵犯。這個數據表明,超過九成五的網民遭遇過網絡安全問題,大家都忐忑不安,非常不放心,如果不把網絡安全解決好,不控制住個人信息被泄露、侵犯,就會影響網絡行業(yè)甚至整個社會的發(fā)展。
因此,需要立法明確企業(yè)采集個人信息的界限,規(guī)定“最小化原則”,只能采集業(yè)務相關的信息數據,最大限度避免過度采集,防范個人信息泄露。同時要明確企業(yè)保管、使用客戶信息數據的責任,對違規(guī)采集個人信息導致信息泄露等行為,依法予以嚴懲。漫畫/陳彬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114bangong.com/showinfo-33-245830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責任編輯 / 平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