田間地頭,一架架擁有“智慧大腦”的植保無人機成為農民耕作的好幫手。在河南省南陽市,搭載多光譜傳感器的無人機精準識別弱苗和病蟲害區(qū)域,結合人工智能技術進行差異化施肥,有效實現節(jié)肥增產;在安徽省阜陽市,分布在田間地頭的傳感器精準采集土壤濕度、溫度、光照強度、空氣質量等數據,人工智能算法根據土壤情況和作物生長階段,引導植保無人機進行精準撒肥,并減少農藥使用量。
用“新農資”進行智能化、精準化作業(yè),讓安徽省銅陵市一家農業(yè)公司的負責人陸成同動了心。他花了6.3萬元購買了一臺極飛農用無人機。
“我種著500畝小麥,地里做工的農戶年紀大了。有了它,農場作業(yè)效率明顯提高,農戶噴藥、施肥的負擔減輕不少。”陸成同說,“下雨天也可以施肥,操作簡單方便。算下來,一畝地施肥也就幾分鐘時間,而傳統人工施肥,一人一天下來可能只能噴撒幾畝地。不僅如此,農資也節(jié)約不少,能少用一兩成肥料。”
陸成同很滿意農用無人機的效率。但是,他也有點兒擔心:“一臺無人機好幾萬元,要是撞了、壞了,可要虧不少。”
保險服務給陸成同吃下“定心丸”。平安產險與無人機廠商極飛合作,完善農業(yè)無人機售后服務體系,針對意外損失維修,創(chuàng)新推出增值保障方案——“安心保”,為用戶提供一鍵報案、系統定責、極速理賠等服務,支持消費者及時維修設備,降低維修成本。
保險保障也讓陸成同更安心地使用植保無人機。今年3月,這臺無人機因操作失誤撞到樹上,避障雷達、攝像頭等多個零部件受損。陸成同拍照向保險公司報案后,將無人機送到授權網點進行維修。
“當天就修好了,領回機器繼續(xù)作業(yè)。”陸成同說,“我也不用操心保險理賠款的事。維修費用8351.5元不用我墊付,保險公司直接將賠款支付給維修網點。”
“近年來,物聯網、人工智能、低空技術等在農業(yè)領域應用力度持續(xù)加大,智能農機、水肥一體化系統、環(huán)境監(jiān)測及調控設備等有效提升了農業(yè)生產效率。與此同時,對農機裝備、智慧農業(yè)等領域的金融保險服務質效也在不斷提升,這有利于更好支持新技術落地應用,促進農業(yè)新質生產力發(fā)展。”平安產險有關負責人說。(人民日報記者 屈信明)
免責聲明: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XXX(非駐馬店廣視網、駐馬店融媒、駐馬店網絡問政、掌上駐馬店、駐馬店頭條、駐馬店廣播電視臺)”的作品,均轉載自其它媒體,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犯您的原創(chuàng)版權請告知,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。凡是本網原創(chuàng)的作品,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,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:http://www.114bangong.com/showinfo-263-353952-0.html,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。
責任編輯 / 王昱